农民种田,啥季节种啥作物,都要根据农时来。然而沧州市盐山县薛堂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却不按常规“出牌”,种植蔬菜,要么提前,要么错后,而且还把常见的果树都移栽进温室大棚中。至于为啥这样做,人家专门打的是乡村旅游牌。
隆冬时节,田间很少见到农民忙碌的身影,而在薛堂村南的几个高标准温室大棚中,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在把一棵棵樱桃树移栽进大棚。而旁边的几个温室大棚中,刚刚栽种不久的草莓小苗,已经钻出地膜,吐出几片新绿。 “北边的春秋大棚,种的梨树和葡萄,南边温室有草莓、樱桃、甜瓜等。”说话的是薛堂村党支部书记兼该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凤才,老薛不但走路风风火火,说话也是快言快语,“我们这些果蔬都是为明年五一节旅游观光做准备。” 薛堂村400多户、1300多人,是个果品专业村。目前采摘园所占的地块就是原先果农的果园,由于果农实行粗放式管理,产出的果品良莠不齐,果农收入寥寥无几。后来合作社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流转过来,开始打造观光旅游采摘园。 步入樱桃温室大棚,尽管刚刚移栽的樱桃树还没发芽吐绿,但是樱桃树下的土地也没有闲置,而是在上面播种下了茴香和韭菜。“这些蔬菜都是错季种植,就是为春节前后能卖个高价钱。”薛凤才一边引领河北农民报记者进棚,一边介绍。 据了解,这些高标准的温室大棚,每个投资都在十四五万元左右。如此高投入,啥时才能收回投资?对此,薛凤才毫不担心,他以樱桃举例说:“咱这温室樱桃,大概在4月份采摘上市,要比陆地上的樱桃早上市一个半月。山东那边的樱桃,每斤卖到60元,咱这卖到三四十元不成问题。”同时他坦言,目前还没考虑挣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先形成规模,产生影响力,以点带面,带动老百姓种植。 事实上,薛堂村搞错季蔬菜种植以及把果树移栽进温室大棚中,其生产出的果蔬,不是拿到市场上销售,而是专门用于观光采摘。别看形式一变,其果品的销售价格猛增。“去年苹果的市场行情不好,但是通过乡村游,把游客招揽进来采摘,村民的苹果都卖了个好价钱。”薛凤才说,目前还是初始阶段,采摘园的设施还不完善,“等到明年,我们合作社流转的300亩果园都变成采摘园,效益还好。” 不仅如此,果农把果园流转给合作社,不但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在采摘园中打工,获得另外一份收入。“果农来基地打工,每天干的是锄草、掰杈的活儿,每天工资50元。”薛凤才说,“这让老百姓离土不离乡,守着家边就把钱挣了。” 为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薛堂村还规划了油菜花种植以及水上公园等游乐项目,并在采摘园旁建起了集餐饮、会议于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把千童酒、刺绣等具有盐山地域特色的特产,在接待中心展示,既推介了盐山县特产,又增加收益。 据悉,作为盐山县“城乡一体化战略”中的示范点,薛堂村被命名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15年6月,还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 对于下一步发展,薛凤才也是满怀信心:“现在我们的温室大棚还是不够用,如果大棚富余,我们还想把桃树、杏树等果树都移栽进温室中。别看这些普通的水果,如果移栽进温室大棚,上市销售的时间就要提前一两个月,采摘价格高得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