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1184728480,1154906112

电话:0311-83051179

湖滨交口乡:巴旦木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5/2/19     点击数:36

并非所有奇迹都轰轰烈烈,有些,悄然发生在田间地头,在阳光下饱满成熟的果实里。河南三门峡湖滨区交口乡富村,就上演着这样一个奇迹——一颗小小的巴旦木,正改变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

我抵达富村的那天,正是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成熟巴旦木特有的香气。远远望去,成片的巴旦木树如同绿色的海洋,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阳光透过树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景象,与我印象中贫瘠的农村景象截然不同。

富村并非天生富足。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普通的豫西小山村,经济发展缓慢,村民收入微薄。改变的契机,源于一位名叫邓建刚的共产党员,他时任富村党总支部书记。他敏锐地察觉到巴旦木种植的巨大潜力,并为此付出了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努力。

邓建刚的行动并非盲目。在2013年之前,他带领村干部多次奔赴陕州区,实地考察巴旦木种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虚心向农业、林业专家请教。他不仅了解了巴旦木的种植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看准了市场需求,预见了巴旦木产业的广阔前景。

然而,从想法到实践并非一帆风顺。土地资源的整合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富村的土地分散,许多是零星的、闲置的土地。为了整合这些土地,邓建刚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耐心细致地解释巴旦木种植的益处,最终成功流转了500多亩土地。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种植巴旦木需要技术,需要资金,更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持。邓建刚带领村民成立了富刚扁桃(巴旦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河南巴旦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立了育苗基地,确保了巴旦木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最大化经济效益,邓建刚大胆创新,提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果树种植+林下养殖+休闲采摘”的模式。这不仅解决了巴旦木种植的技术难题,更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巴旦木树下,养殖的生态鸡自由觅食,成为了又一个增收项目。此外,他们还积极发展休闲采摘旅游,让游客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来源。

我亲眼目睹了采摘现场的热闹景象。几十名村民,大多是村里的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熟练地攀爬在树枝间,采摘成熟的巴旦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丰收的喜悦,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果园中央,电商们正在进行直播带货,手机屏幕上滚动着订单信息,一派繁忙景象。

十年过去了,富村巴旦木种植已经初具规模,种植面积已扩展到700多亩,辐射带动全国巴旦木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亩产量达到3000斤,每亩收益超过2万元。更重要的是,这项产业为富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1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巴旦木实现致富,50多户农户在基地就近就业,另有50多户农户通过入股分红,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万元以上。

富村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邓建刚和村民们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他们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了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他们积极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种植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他们还注重品牌建设,积极参加各种展销会,提高巴旦木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在富村,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一颗小小的巴旦木,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也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这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农业产业化案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希望的故事,一个值得被书写、被传颂的乡村振兴奇迹。

如今,富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巴旦木种植基地,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和专家前来学习考察。这里不仅有丰收的果实,更有蓬勃发展的产业,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像富村一样的乡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这,才是中国乡村最动人的篇章。

我离开富村的时候,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金黄色的巴旦木果实上,闪耀着希望的光芒。这片土地,因为巴旦木,而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在三门峡,乃至整个中国,会有更多类似的奇迹发生,更多乡村将因为特色产业而焕发生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摘抄:小宁等一等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0311-83051179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