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植物研究所去年3月展开的高山植物绿绒蒿异地引种栽培工作取得成功,课题组迎来了绿绒蒿在平原地区的首次花开时刻。
据了解,绿绒蒿为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全球已知的共49种,1种产自西欧,其余48种均产自我国。目前,我国有38种绿绒蒿集中分布在西南部,且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绿绒蒿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严格,需夏季冷凉、冬季寒冷多雪的气候,异地引种非常不易。
“这个品种的野外花期是4至5天,而我们栽培出的花期可达11天!” 北京植物园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该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王雪芹激动地对《中国花卉报》记者说,历经一年多的研究工作无疑是成功的。王雪芹表示,由于栽培条件限制,国内鲜有专业人士致力于绿绒蒿的栽培、展示等工作。国人如果想一睹绿绒蒿的芳容,还要去到国外或者高海拔的云南深山里,通过异地引种栽培,绿绒蒿能在平原地区正常开放,满足更多人的园艺观赏需求。同时,2019年世园会将在北京延庆举办,课题组成员更加希望成功引种栽培的绿绒蒿,能在本次园艺盛会上得到展示。
目前,课题组由王雪芹、刘恒星和曹颖三位植物研究所成员组成。北京植物园副总工程师郭翎多次指导课题组,并积极与丽江高山植物园以及中甸高山植物园合作,开展引种工作,为绿绒蒿的异地引种栽培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王雪芹向《中国花卉报》记者介绍,去年3月,他们分别从中甸高山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和相关种子公司引种绿绒蒿种子10个,通过预实验、不同温度和不同激素处理的实验进行播种条件的摸索,获得了一批绿绒蒿小苗。
但是由于北植没有高山温室,北京的气候不具备栽培绿绒蒿的条件,因此养护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面对绿绒蒿种子萌发率低、种苗移栽成活率低和上盆阶段培养箱空间不足等问题,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和不断实验逐一进行解决,最终在一间组培室里利用空调控温,保证了绿绒蒿种苗的正常生长。
去年12月,课题组将丽江引进的裸根苗和课题组播种的小苗一起放入冷库进行催花。今年4月前后,他们将全部植株分为四批从冷库中取出继续栽培到组培室中,不同批次的苗经过9至11周的生长逐渐开花。从播种到植株现蕾,工作人员每天按时观测、浇水施肥、查看灯光,及时记录数据,从不懈怠,终于在5月初见到了第一个花莛,这也是绿绒蒿在平原地区首次开花。但由于光线不足、肥料欠缺、温度难于调控等栽培条件的限制,花朵花色偏紫,植株较细弱,花径较小,但能够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为使绿绒蒿更加健壮地生长,后期课题组计划将植物研究所内另一间组培室进行改造,创造更加适宜的栽培条件。在温度、光照、水肥条件上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争取下一批绿绒蒿开出更加惊艳的花朵。
转自:中国花卉报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0311-83051179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