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广西马兜铃 |
目 |
|
拉丁学名 |
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Chun et How ex C. F . Liang |
科 |
马兜铃科 |
别称 |
大叶马兜铃、广南香,萝匐防己,大叶山总管 |
属 |
|
界 |
植物界 |
种 |
广西马兜铃 |
门 |
被子植物门 |
二名法 |
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分布区域 |
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自治区、贵州、云南 |
一、形态特征
木质大藤本;块根纺锤形,常数个相连,表面棕褐色,外皮常有裂纹,内面淡黄色;嫩枝有棱,密被污黄色或淡棕色长硬毛,老枝无毛,有增厚、条状剥落的木栓层。
叶厚纸质至革质,卵状心形或圆形,长18—25厘米,宽18—30厘米,先端常有小刺尖或短尖,基部心形,嫩幼叶面被稀疏短毛,成长叶两面均密被长硬毛;基出脉5条,侧脉每边3—5条,网脉近横格状,在叶背明显隆起;叶柄粗大,长5—15厘米,粗3—5毫米,密被长硬毛。
花1—3朵成总状花序,腋生,花序长3—4厘米,常向下弯垂,密被长硬毛,近基部具小苞片,小苞片钻形,长约3毫米,密被长硬毛;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下部长2—3.5厘米,直径约1厘米,弯曲处至檐部长3—4厘米,较狭,外面淡绿色,具纵脉纹和纵棱,密被长硬毛,檐部盘状,近圆三角形,上面蓝紫色,并具有暗红色棘状突起,具网脉,外面被棕色长硬毛,边缘浅3裂,裂片平展,阔三角形,长约1.5厘米,宽约2厘米,边缘常外反折,喉部近圆形,黄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长约1厘米,6棱;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顶端钝,边缘向下延伸而反卷,具乳头状突起。
蒴果椭圆柱状,褐黄色,长8—12厘米,直径约2厘米,具6棱,顶端具有长约3毫米的喙尖,基部收狭,成熟时自顶端向下6瓣开裂;种子卵状三角形,长约5毫米,宽4毫米,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栗褐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二、生长习性
喜气侯较温暖,湿润、肥沃、腐植质丰富的沙壤中。生于海拔600-1600米山谷林中。
三、繁殖方法
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采用分株繁殖法,此法简单易行。早春4月播种于苗床上。播种前将成熟的种子用35℃ 的温水浸种1d,用3倍湿沙拌种。装入布袋内,埋在向阳温暖的土坑中,上盖约3cm厚的土,再用塑料薄膜保湿及保温,约15d种子萌芽后即可播种。在苗床上按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将发芽后的种子均匀地撤入沟内,覆土2cm,加草覆盖保湿,15—20d出全苗。苗高15cm时,按行株距80cm x 20cm移栽。4月中、下旬,选择2年生以上的植株,刨出后选择健康的根,切成约10cm长的段,拌入适量草木灰,按株距30~40cm开6cm深的穴,每穴平放1段,覆土并压实,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根发芽。
四、栽培技术
苗床苗高约3cm时,即可松土间苗,苗高10cm时,可按株距4—5cm定苗,当苗高15—20cm时进行移栽。
定苗时,在缺苗处及时带土补齐。幼苗较耐旱,严重干旱要适当浇水,但不宜多浇水,否则徒长而影响果的形成及发育。花果期要适当浇水,防止因水缺失而落花落果。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烂根。施足基肥后,移栽第2年要每年追肥2—3次,在夏季开花前,加适量的有机肥,在株旁开浅沟施入,有助于增产;在8月中下旬,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根生长。
坐果后可用1% 的磷、钾复合肥叶喷1~2次,防止养分不足落花落果。苗期要勤锄草,做到锄小锄早。苗高约6cm时要浅锄,保持土质疏松、无杂草。清墩时1株要留2—3个健壮芽,其余除掉。
5—6月份后,植株生长进入旺季,且有花蕾出现,此时要把生长过旺、无花芽的枝剪掉。10月份果实收完,将茎蔓全部割掉,清除田间杂草,施堆肥、厩肥后松土,冬前培土,保温越冬,为翌年的高产做准备。
当苗高30cm时,在植株旁插好竹竿或树枝,架高约2m,有利茎攀援生长,使植株通风透光,促进结实。
五、药用价值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心;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止血。主痉挛性胃痛;腹痛;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外伤出血;蛇咬伤;骨结核。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0311-83051179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