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最容易挣钱的对象就是儿童,据统计,过去的20年,家长们在儿童节上的花费涨了超过500倍。儿童消费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还是常青产业。今天,带您了解亲子农业,看看亲子农场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模式。
1、家庭小菜园——亲子开心农场
亲子农业伴随着休闲农业而产生,在经历了观光采摘、操作体验,休闲度假三个阶段之后,目前在欧美和我国发达城市休闲农业己经进入发展的最高阶段——租赁阶段,以亲子开心农场为代表的市民农园模式是农业租赁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产物。
通过这种租赁模式,城市儿童可以和父母一起体验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收获的过程,享受农耕生活的乐趣。在德国,拥有或租赁一小块自由的土地,已成为继汽车、住房之后一种新的财富象征。
2、森林幼儿园模式——自然教育法
在德国,盛行面对3-6岁的幼儿园小孩完全户外的“自然教育法”,被称为“森林幼儿园”。传统的教室被葱郁的黑森林取代,孩子们整日在户外活动,观察动植物、燃篝火、爬树、做游戏、画画,想休憩的时候,孩子们就躺到由树桩和树枝做成的巨大“沙发”里。目前全德国已有超过1500个森林幼儿园,并逐步向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扩展。
3、融合发展模式——“绿色假期”
现代农业与教育、旅游、生态等融合发展模式。意大利农业旅游是旅游业中一支新兴的生力军,称作“绿色假期”,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文化现象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使得整个农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
4、乡村博物馆模式——历史大课堂
乡村博物馆全部模仿百年前的方式建造,陈列各种老式农宅建筑、农耕作业方式及农家生活景象,让游客体验农业生产与农家生活的变迁过程。馆园内农业生产不使用现代设施,以畜力或人力耕种,用农场的树木制作木炭。
对于儿童来说,乡村博物馆是了解乡村生活变迁、区域历史沿革的体验基地;对于父母来说,可以在这里追忆历史,给孩子讲授历史知识。
5、乡村休闲娱乐模式
欧美亲子农业中,通过乡土化的休闲体验和趣味性的乡村娱乐活动,为消费者提供简单、有趣的乡村生活体验。
在环境营造上,追求原汁原味,注重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在交通工具上,以步行为主,拖拉机、观光马车、小火车、自行车等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在产品设计上,以简单化、原生态和趣味性为主,玉米迷宫、稻草堆、小猪赛跑、牧羊犬赶羊等都是受人青睐的亲子产品。
6、农业创意节庆模式
在美国农业节庆中,有南瓜节、草莓节、樱桃节等创意节庆活动。在美国很多地区都有草莓节,北卡罗来纳州草莓节、田纳西州草莓节、加州草莓节、佛罗里达草莓节等农业节庆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包括草莓采摘品尝、副产品加工制作、草莓女士选举等,还专门针对儿童和残疾人设计了众多娱乐项目。
7、农业嘉年华模式
农业嘉年华是以农事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展示、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可供大人儿童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科技艺术,运用直观生动的表现手法使农业科普深入人心,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都市休闲农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那么,在休闲农场中开展儿童农业教育,需要关注的点在哪儿呢?我们认为,可分为两个层面:
▶ 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硬件,要满足举办室内外活动的要求和体现对儿童的关怀。一个运营良好的农场,一般由入口、主场馆(温室)、附属建筑、景观道路及游乐场地构成。几个要素需要结合儿童的特点,加以考量。
▶ 二是见学课程的设置,也就是软件,能够根据节气的变幻和农作物的习性不断变换课程,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根据节气不断变换场景是关键,比如3月,可以结合农耕,制定春种课程,9月则可以制定收获主题课程;在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也可以开发出相应的课程。
未来旅游消费基数持续放大,中国亲子休闲市场空间广阔,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选择带着孩子去农场接触大自然。如何将儿童农业见学寓教于乐,形成良性的持续的到访,增加家庭的黏性,拉动农场相关产品的消费,或是未来中国新农场产业运营决胜的关键。
转自:中农富通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