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大农业观下的乡村综合体,做一个“大体系”, 彻底改变三农问题。用一种“大农业观”, 整合产业链,实现全绿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打造“乡村综合体”, 激活农村经济、激活产业势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帮助农民实现从一种“身份”向“职业”的转换;同时发掘、发扬发展乡村文化,找回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心;促进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农业观下的乡村综合体
做一个“大体系”,彻底改变三农问题。用一种“大农业观”,整合产业链,实现全绿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打造“乡村综合体”,激活农村经济、激活产业势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帮助农民实现从一种“身份”向“职业”的转换;同时发掘、发扬发展乡村文化,找回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心;促进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11大操盘方法
“农业+”→“乡村+”
“农业+”:是产业概念,“农业+”理念注重的只是产业的叠加及整合。
“乡村+”:是地域发展概念,理念则强调把乡村看作整体,注重乡村发展涉及的各个要素的整合共生。
实际发展过程中,乡村发展与振兴,不仅仅是产业的振兴,更要关注经济、民生、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振兴:关注农民生产、生活、安居乐业的需求,关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注田园生态链的打造与重建,关注城乡互动。因而,在布局乡村振兴规划时,在具体实操上,始终把握一个原则:由“农业+”理念向“乡村+”理念转变。
A.乡村+ 平台 → 组建各类发展平台
打造政府、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互动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可根据具体发展需求打造不同的发展平台,例如:
农事服务平台
农业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研发促进培训综合平台
区域农业物联网发展平台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平台
泛行业技术咨询服务平台
高端智库和培训基地等
B.农业+改革 → 深化“供给侧改革、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等形式量化到集体成员,参与收益分配。
C.乡村+品牌 → 实施“品牌乡村”工程
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
D.乡村+产业 → 创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达到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E.乡村+休闲 → 发展“田园综合体”
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个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五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F.乡村+旅游 → 做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a)完善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制度。
b)规划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c)开展乡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
d)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
e)发展乡村旅游品牌。
f)创新景村共建模式: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发展模式。
G.乡村+物流 → 落地“加工物流产业园”
组织加工、分类仓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
H.乡村+金融 → 金融服务覆盖产业、生活
中国农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供求关系不平衡,农业、种养业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农业贷款难、融资贵、保险少仍是农业金融服务的一个短板, 农业环境问题相对突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I.乡村+社群 → 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
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J.乡村+生态 → 建“生态循环农业”基地
a)实施循环发展带领行动,制定、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b)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促进农业清洁生产。
c)对林牧业层面,考量建立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加强已建成原生境保护区资源监测与日常管护。
K.乡村+大数据 → 搭建“智慧”乡村
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
来源:城市的后花园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南大街399号亿博基业大楼邮编:050000
联系电话:0311-83051179 传真:0311-83055026
Copyright @ 2014 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14930号